会员登录 登录 退出
首页 党建工作 科普园地 中医对衰老机理的认识

中医对衰老机理的认识

来源: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 发布时间:2022-04-15 22:52:38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作者: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  杜杰慧

1-220415233AIP.jpg

祖国医学对衰老与抗衰老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,许多认识及方法对现代抗衰老研究有重要指导作用。中医理论对衰老机理有较多阐述。现简要分述如下:

1.先天禀赋说

先天禀赋说认为,人的衰老进程和寿命长短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基础,甚至在出生时已经确定。《灵枢·天年》曰:“以母为基,以父为楯”。先天的禀赋强弱与父母有关,衰老和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先天禀赋强则身体壮盛,精力充沛,不易衰老。反之,先天禀赋弱则身体憔悴,精神萎靡,衰老就提前或加速。

2.后天失养说

情志失调、饮食不节、起居无常、房事不节、疾病不愈、自然环境不良、社会动荡不安等这些后天因素,都会影响人的衰老进程和寿命长短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曰: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?”倡导调摄精神,加强锻炼,懂得自然变化规律,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,对饮食、起居、劳逸、房事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。《素问·病机气宜保命集》提出:“少年宜养,防微杜渐;壮年宜治,当减其毒;老年宜保,济其衰弱;耄年宜延,尽其天年”和“修短寿夭,皆自人为”,把后天保养提到首要的位置。

3.五脏虚损说

五脏虚损既是衰老的生理特征,也是导致衰老的重要原因。《灵枢·天年》中论述从四十岁起衰老便已开始,涉及脏腑则从五十岁由肝脏始衰,随后按五行之序逐一衰弱,至九十岁肾气焦为止,乃至五脏皆虚,神气皆去,形骸独居,生命终止。在五脏之中,又以脾肾两脏与衰老关系最为密切。

肾虚衰老说应是中医衰老学说的核心。肾虚是衰老的主因,肾气的盛衰、肾精的盈亏与机体衰老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。“肾气盛则寿延,肾气衰则寿夭。”(虞传《医学正传》)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云:“天寿过度,气脉常通,而肾气有余也。” 强调肾气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曰:“女子七岁,肾气盛,齿更发长······七七任脉虚,太冲脉衰少,天癸竭,地道不通,故形坏而无子也;丈夫······五八,肾气衰,发堕齿槁······形体皆极”。文中有关女子七七、男子八八的一段论述,则更为详细、精辟地阐明了肾气在人体生、长、壮、老、已过程中的作用,充分说明了人体生长、发育、衰老和肾气的密切关系,强调衰老与否、衰老的速度、寿命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肾气的强弱。

脾虚衰老说是以《黄帝内经》中的有关观点作为主要理论依据之一。《黄帝内经》提出“阳明脉衰”是女子最早出现的衰老变化,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,泛指脾胃而言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云:“五七,阳明脉衰,面始焦,发始堕”,说明衰老是从“阳明脉衰”开始的。阳明脉衰,也就是脾胃的虚衰。“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”(李杲《脾胃论》)老年人脾胃虚弱,其运化功能减退,水谷化生精、气、血、津液障碍,则脏腑、经络、四肢百骸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失去正常的生理活动,导致衰老;脾胃虚弱,升降失常,运化无力,则会导致痰阻、血瘀等病理产物蓄积体内,从而加速衰老。故脾虚是导致衰老的原因亦为历代医家所重视。

4.阴阳虚损说

(1)阴津虚衰说。《黄帝内经》“年四十,阴气自半,起居衰矣”的论述,提出的“阴气”应指阴津。体内阴津是随着增龄而逐步减少的。阴津不足是一种病理状态,而老年期阴津不足则属衰老所致的生理改变。老年人体内水分不足,即中医所说的阴津不足,不仅会使血液在总容量上有所减少,而且会使血液粘度增大,凝聚力提高,血液浓缩、血液淤滞,导致诸多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。

(2)阳气虚衰说。人体衰老的发生和发展都取决于元气的盛衰。“人年五十以上,阳气日衰,损与日至。”(《千金翼方》)

(3)精血虚衰说。“夫精者,身之本也。”(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)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中指出,竭其精、耗其真、伤其神是早衰的主要原因。“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”者,乃是指纵欲过度,耗竭肾中精血和真元。人的生命物质虽有气血阴阳之分,但归其一者精也,其衰老的机理当在精血不足。随着年龄增加,首先是精血不断衰耗,继之气虚、神散、形坏等诸老态至矣。

5.痰瘀促衰说

人到中年以后,随着年龄不断增长,气血阴阳、五脏六腑开始处于衰退失调的状态,人体开始步入衰老阶段。相继出现“阳明脉衰”、“肾气衰”、“五脏皆衰”等生理病理变化。随着气血不断衰减,运行就会日趋滞缓。气血虚衰和滞缓又易引起血脉瘀滞。虚可生痰,痰可致瘀,痰瘀互阻,气血运行不畅,使脏腑得不到正常濡养,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就要发生障碍,病证丛生,从而加速衰老。

痰瘀的产生,首先责之正气不足,脏腑功能失调。在老年病理状态下,脏腑失去正常输布气化功能,则津聚为痰;或气虚失运,血停为瘀或阳虚血寒,凝滞而瘀。

痰瘀与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。肾为先天之本,元阴元阳之所藏,一旦虚损,必致血脉瘀滞。脾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若脾胃虚损,生化无源,气虚必不行血而致血瘀,正如《灵枢·天年篇》中所说“血气虚,脉不通,真邪相攻,乱而相引,故中寿而尽也。”而痰浊的发生与脾胃关系密切,脾胃虚弱机体就会产生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。 

综上所述,中医学认为衰老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,人体衰老在于虚实两端。“虚损”是导致机体衰老的主要内在机制,而“痰瘀”是加速衰老的主要病理因素。在衰老进程中,以五脏阴阳气血虚损为本,脏腑虚损日久则因虚致实,导致痰、瘀、湿、滞等病理产物滋生。本虚标实、虚实夹杂,互为影响,变生它病,加速机体衰老。

中医对衰老机理的认识与研究,为中医药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和临床预防用药提供了思路和方法,对于康复医学、老年病医学和中医药抗衰老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。

      【杜杰慧教授简介】

杜杰慧: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,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传承专家,中国中医科学院门诊部专家,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保健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,执业中医师,刘敏如国医大师传承弟子,中医古籍出版社编审、副社长。中央电视台“健康早班车”、“健康之路”,北京电视台“养生堂”、“养生大智慧”“健康生活”等健康栏目特邀专家,北京人民广播电台“公益养生传播大使”。

1985年7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疗系, 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。从事中医科研、教学及临床工作35年,女科师从第一位女国医大师刘敏如教授,针灸师从北京名老中医金伯华教授,养生师从国际养生大师朱鹤亭教授。擅长针药并用及食疗,在妇科、皮科、中医美容减肥及中医养生抗衰老方面颇有造诣。   

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、国家医药局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、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、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、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荣誉奖章。已成功研发中药系列化妆品,获两2项国家专利。

  









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北大街5号金成建国5号526室(邮编:100005) 电话:010-65204655       邮箱:capa2022@sina.com

Copyright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.
京ICP 备 05067313号-1 文保网安备案号:1101010023 京卫网审字【2014】第3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