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登录 登录 退出
首页 会员服务 动态 聚焦新质生产力 推动抗衰老产业高质量发展

会员服务

聚焦新质生产力 推动抗衰老产业高质量发展

来源:中国抗衰老促进会 发布时间:2024-10-03 15:32:17
      9月28日,“抗衰老产业新质发展论坛”在广州成功召开。论坛以“创新理念、创新驱动、资源整合、提质增效”为主题,设置院士报告、专家讲座、圆桌论坛、产品展示等板块,旨在更好地搭建行业发展新的合作平台,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发展,推动抗衰老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zg1.jpg

主持作嘉宾介绍。

      本次大会由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主办,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细胞科学研发(广州)基地、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协办,广州百康细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承办。
zg6.jpg
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理事长刘仁富,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应邀出席本次大会,并一同步入会场。
zg9.jpg
应邀出席本次大会的部分领导、嘉宾。    
     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理事长、党支部书记刘仁富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松灵,国家卫生健康委党校原副校长、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新质发展分会会长李勇军,广州市黄埔区政协副主席马劲轲,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秘书长熊吉莹,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新质发展分会顾问徐荣谦教授、新质发展分会执行会长胡德育、新质发展分会常务副会长李松华,广州华南新材料创新园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泽帆,以及全国知名专家学者,医疗机构、科研院所、企业负责人及社会各界人士400余人应邀出席本次会议。

      为了普及细胞知识、展示细胞科研成果,百康细胞基地科学展馆同期开放。基地工作人员带领与会领导、嘉宾参观了科学展馆。该展馆面积一千多平米,由干细胞、干细胞外泌体、免疫细胞三部分组成,图文并茂,雅俗共赏,具有很高的科研及科普价值,大家纷纷对展馆给予了高度赞扬。

zg18.jpg

zg5.jpg

与会领导、嘉宾参观百康细胞基地科学展馆。

     论坛上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松灵发表致辞,他指出,抗衰老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、前沿科技汇聚的领域,干细胞技术作为抗衰老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,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。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新质发展分会的成立,以及百康细胞科学展馆的开放,为抗衰老产业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发展平台,通过加强细胞科普、学术交流、科研合作等方面的服务,推动抗衰老领域的创新发展,共同迎来抗衰老产业的新质发展时代。

zg16.jpg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松灵。
     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新质发展分会会长李勇军在致辞中表示,抗衰老产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领域,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。随着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日益强烈,抗衰老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在这个背景下,新质发展分会的成立将大大推动抗衰老产业的创新与发展,我们将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,为人们提供更加科学、有效的抗衰老服务。
zg2.jpg
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新质发展分会会长李勇军。
      本次论坛邀请了抗衰老行业多位资深专家,从不同专业角度,对抗衰老的科学前沿成果做了分享,深入浅出的讲解抗衰老与新质发展的关联,还展示了抗衰老技术的多元化应用前景,使聆听者深受教益和启发。论坛的举办对于推动抗衰老产业创新发展、促进跨学科合作与交流、提高公众对健康长寿的认知与理解具有重要意义,为构建更加健康、长寿的社会贡献了智慧与力量。
zg8.jpg
     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松灵作了题为《人牙髓干细胞新药研发及重塑慢性牙周炎稳态应用》的主题报告。王松灵院士带领研究团队经过近20年的努力,研发了“牙髓间充质干细胞”注射药物。临床试验结果证明了“牙髓间充质干细胞”制剂局部注射在治疗牙周炎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,初步确定临床诊疗规范流程、适应症选择,已形成完整制药标准和平台体系,推动了异体干细胞新药制剂的行业建设。同时,王松灵院士也完成了临床技术突破,实现了“中重度牙周炎非手术微创牙周再生模式”,有望为重大卫生需求提供全新、有效的治疗策略。

zg7.jpg

王松灵院士作主题报告。

      中国科学院博士、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细胞科学研发(广州)基地副主任、广州百康细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王锐分享了主题为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线粒体传递恢复LHON病人神经前体细胞功能及干细胞外泌体应用前景分析》的报告。王锐博士团队经过研究发现,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将功能性线粒体转移到神经祖细胞中,从而恢复其功能。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LHON的潜在治疗策略,也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。通过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试验,干细胞疗法有望成为治疗LHON及其他类似线粒体疾病的重要手段。

zg12.jpg

王锐博士作主题分享。

      中山大学教授、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细胞科学研发(广州)基地副主任黄筚辉分享了主题为《基于单细胞多组学解析人免疫衰老进程特征性图谱及新型抗衰策略》的报告。黄筚辉教授通过先进的单细胞多组学技术,全面、系统、深入地研究了免疫系统在衰老进程中的演化,揭示了免疫衰老特征性细胞图谱及分子标志,剖析了衰老进程中免疫受体文库和细胞因子表达谱的改变,并提出了免疫年龄的新理念,为将来以多组学数据为基础,联合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等高科技,建立多维度,智能化免疫健康状态评估系统,科学指导和研发新型抗衰老手段,推动我国“十四五”关于主动健康和老龄化应对的发展战略,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,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。
zg11.jpg
黄筚辉教授作主题分享。
      北京医院/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孙亮教授分享了主题为《健康长寿与衰老时钟》的报告。孙亮教授在报告中指出,衰老是一个系统性的变化,通过观察、测量各种标志物,可以预测衰老。其包括基因组不稳定、端粒磨损、表观遗传改变、蛋白质稳态失衡、巨噬功能障碍等。通过系统性的研究衰老相关的因素可以有效预测衰老,进而延缓机体衰老。
zg10.jpg
孙亮教授主题分享
     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徐荣谦教作了主题为:《以“神魂意魄志辨”辨治“睡眠障碍”》的演讲。他在演讲中提到,“神、魂、意、魄、志” 与“五脏六腑”的功能失常导致疾病。诚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云:“五气所病,心为噫,肺为咳,肝为语,脾为吞,肾为欠为嚏,胃为气逆,为哕为恐,大肠小肠为泄,下焦溢为水,膀胱不利为癃,不约为遗溺,胆为怒,是谓五病”。
zg13.jpg
徐荣谦教作主题演讲。
     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裴小青教授分享了主题为《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进展》的报告。临床试验证明,关节内注射MSCs和MSC-Exos对治疗膝关节有益,从而缓解了疼痛并改善了关节和软骨的修复。随着干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的不断发展,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技术将不断创新和优化。例如,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提高干细胞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。未来将有更多关于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试验开展。同时,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,使更多患者受益。
zg14.jpg
裴小青教授作主题分享。  
     本次论坛还进行了以“抗衰老的多维度探索与产业前景展望”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环节,由沈阳药科大学宗东升教授主持,邀请了中山大学教授、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细胞科学研发(广州)基地副主任黄筚辉,北京天健联盟国际医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张方鹏,中国科学院博士、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细胞科学研发(广州)基地副主任、广州百康细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王锐,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、原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鲍泓共同参与,针对抗衰老的新理念、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。

zg15.jpg

宗东升教授主持圆桌论坛。   

      各位专家不仅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见解,还就如何推动产业创新、促进跨界合作、加速成果转化等核心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
zg4.jpg
圆桌论坛现场。
      论坛现场气氛热烈,与会者积极提问,交流频繁,共同为抗衰老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。论坛的成功举办,不仅为抗衰老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高端交流平台,更为产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。


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北大街5号金成建国5号526室(邮编:100005) 电话:010-65204655       邮箱:capa2022@sina.com

Copyright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.
京ICP 备 05067313号-1 文保网安备案号:1101010023 京卫网审字【2014】第39号